2020年07月31日

产业级创新体系——整体登录云顶集团的解决方案

到产业级创新阶段,浪尖就已经不仅仅是登录云顶集团-4188云顶集团,而更像是企业的一个外部“智脑”。

 浪尖与中车合作

以浪尖与中车的合作为例。“我们把轨道交通设备类进行重新规划,使之形成具有中车轨道交通设备类的视觉统一形象。”姜臻炜介绍道。“在设计上我们考虑到了安全性、应用性、易用性、易维修等一系列相关问题。”除此之外,浪尖还承接了中车轨道交通设备的pi指南手册,并提供相关培训,2018年还做了唐山中车整体白皮书。通过深度的参与,浪尖把一些原来不关联、各自独立的部件、功能、链条打通了,成体系的展现出来。

 北科光大巧克力3d打印项目

另一个案例,北科光大的巧克力3d打印项目。浪尖先从研发端切入,拓宽至全业务。从帮助研发巧克力3d打印技术开始,再到产品设计、品牌整体视觉设计、体验官最后到旗舰店设计,伴随品牌业务发展,浪尖从广度上延伸了系统化服务范围。

要提供真正有效的系统化登录云顶集团的解决方案,就需要深扎“技术”。对浪尖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利用设计力建立起技术与人之间的桥梁,用设计去翻译一些智能化产品,让消费者能够快速理解并且接受。

对企业来说,如果要做到有效创新,就必须要进行基础研究,其深度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力。所以浪尖也搭建起许多新技术、新材料的产业链,以匹配不同企业需求,这是在产品级创新阶段,他们愿意“多迈一步”,这样一步一步积累而来的。

 浪尖cmft实验室

浪尖创建了cmft实验室,在传统的cmf(color, material, finishing)的基础上加了t(tech),构成了浪尖心目中完整的工业设计基础研究。浪尖在深圳、重庆、武汉、上海建成4个cmft实验室,并且与高校合作建立实验室,并植入相关课程。

 京东方第6代柔性屏

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发展,也让他们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像是京东方第6代柔性屏的样机,传统柔性屏是折叠的,而这款柔性屏是可以卷起来的。浪尖可以在早期就触达新技术,这改变了他们设计的思考维度,让他们的设计更容易切入到生产制造,提高设计的创新性和可实现性。

 厨余垃圾粉碎项目

同样,他们也花了很多时间在研发上。像是厨余垃圾粉碎机项目,客户需要突破性的把粉碎、干湿分离、油水分离,这三个功能集中在一个机器里,并且要符合中国厨房的空间布局。当时市场上并没有类似产品,浪尖将设计师、工程师、电控专家等组成一个团队,整个实验时间超过2000个小时,最后这款产品获得了包括pct在内的91个专利。

 浪尖平台设计优势资源

通过研发、实验和设计,登录云顶集团-4188云顶集团为客户提供价值最大化的登录云顶集团的解决方案。这就体现了平台资源优势,但浪尖平台所有的资源都是围绕“用户体验”来搭建和链接。

为此,浪尖成立了重庆的用户研究院,聘请了人因工程学、计算机、软件、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他们运用脑电、生理参数识别与分析、表情识别、眼动、手指轨迹等技术,真实的记录人体反应 。其中还有一个视觉实验室,通过人的视觉刺激和本能反应进行数据分析。

 

用户研究成果

根据这些实验方法和数据,就能更好了解和判断用户对于产品的真实体验情况,包括需求体验、设计体验、服务体验和上市体验,从而进行更系统化的改进方案。通过用户研究院的实验,他们总结的精细化设计流程有22,000个,多用户汽车用户体验。这个团队的负责人曾参与特斯拉的项目,包括特斯拉内部的人机交互和用户体验,用这个系统去评估汽车部件最合适倾斜角度和操作角度。

 

人因智能科技研究院

因此,浪尖的业务模块也随着用户研究院的成果而扩展。他们参与了中国最新的步兵装甲车内部空间的人机交互和用户体验测试、商业飞机的座椅和机舱的体验设计、大型船舶和水下设施用户体验标准化方法论设计,涉及军工、航天和航海行业,设计内容演变成底层的人机算法:按键放哪里是最安全、效率最高,如何设计飞机舱安全系数才能达到最高,作业中如何降低疲劳系数,如何快速定位到下一个工位等等,这些都需要基于算法和自动化的技术。

经过多年的部署,浪尖建立了10个自有实验室,20 合作研究所,覆盖了设计创新全流程的研发。

深业上城项目

有了基础技术的深度研究部署,从广度上,浪尖就可以横向输出整体智能家居、智能办公、智能城市综合体。2015年浪尖与深业集团合作,将深业上城的所有物流、金流、人流、车流都可以进行智能化数据统计,并且它也是全球唯一的三层以下室内导航全覆盖,并且不需要单独下载app用微信可以直接导航,这次合作的匹配资源庞大,供应商多达270 。

这次合作项目由浪尖统筹,并且智慧上城专门成立了独立子公司,去做全国体系内的智慧城市化的项目。通过这个项目,上城集团从传统的房地产业务,延伸出了一块独立的智慧化业务,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度、商场流通度并且对之后的购物中心提升,如服务优化、品牌入驻、购物场景设计等提供了数据依据。

通过这些部署和项目,浪尖梳理了系统化流程:大量的数据会形成新的产品,大量的产品会形成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场景会组成新的社群,互动社群就会形成新的城市组合。转化到产品跟数据关联的周边的产业链条,又回到浪尖搭建的核心运作体系。


浪尖创新产品资源整合生态链

而整个流程、链条,都需要设计作为枢纽。发挥设计的资源整合能力,是浪尖能够平台化发展、成为资源体桥梁的核心。设计的内涵在浪尖得到延伸和拓展。为此,浪尖内部专门设立了“创新架构师”职位。因为很难用传统设计师去定义他们。他们更像是一群特别小分队,是一群深谙系统架构、行业要素、商业模式和设计思维的系统搭建者。

但是,在没有系统学习过设计的人面前,他们所说的一切都像是天方夜谭。为了能让客户、企业负责人真正理解设计创新的涵义和价值,他们还设计了一套卡片工具——创新架构。经过300多名学生和300多家企业的测试,这套工具可以快速、有效的将分散的信息、知识、资源进行连接和整合。

创新架构卡片工具

这套工具虽然使用了《设计冲刺》所介绍的快速解决难题的方法论,用一种积极的、以结果为导向的方法流程,快速完成组建团队、提出登录云顶集团的解决方案、测试、总结、实施。但在此基础上,融入了浪尖多年的经验,将复杂的全产业链设计创新过程解构、分类、重组、梳理为简单易懂的8种必要元素、10个步骤的思维逻辑地图,同时还有157张功能卡,这些功能卡也会随着技术、场景、不同项目持续增加。

逻辑地图

它从 “who,why ,how,what,value” 最基础的五个角度出发,用最简单易懂的8个元素卡,让多个部门、不同专业的人坐到一起,快速的达成共识。再用功能卡片进行细化,探讨实施方案。短时间内让思考更加全面、效率更高、还解决了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等问题,最重要的是浪尖利用这套工具,让更多人理解并亲身体验了设计创新的价值,与客户的交流和后面的实施过程变得更加顺畅。

 “这是一套极好内部项目沟通的媒介,使用这套卡片工具,30分钟就能完成一次项目可行性梳理和基本的概念产生。”姜臻炜表示,“有了这套工具,我们就开始涉及社会层面的问题,进行一些高效的设计培训。”

社会级创新体系——打造大设计的全球化平台

浪尖在20年设计实践经验和扎实研究能力基础上,于2016年成立了浪尖学院,4年多中每年人员培训10000多人次,接待院校50余所,全球的对外交流100余次。

浪尖学院

秉承“务实”的态度,浪尖的教育培训着力于实践,希望能带领更多学生、企业真正的投身于发挥设计创新价值、实现真实项目、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尖兵团教学项目中,他们链接12所高校不同专业和学科的学生,围绕20多家企业的真实需求,用3个月时间孵化出创新概念超过1500个,其中实际成型方案超过60个。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尖兵团教学项目

在工作坊中,浪尖也链接企业与外部成员组成跨专业小组,其中包含决策层、销售、市场、研发、设计等跨多个部门的核心人员,引导他们在48小时内创造出40个概念,最终完成3个落地项目。

除此之外,浪尖还进行了设计方面的深度基础研究,例如参数化设计。浪尖基于可批量化生产的角度,研究参数化设计与工业之间模型的关系,深入探索表面处理相关的肌理、纹理等表面处理与模型的关系,声波与模型的关系。收集这些相关数据,运用函数算法生成一些有机形态。通过理性的数据参数,来描述感性的设计。所以,浪尖内部有句话说:“不懂算法的工程师,不是好的设计师”。浪尖进行参数化设计的研究,目的就是让设计创新更好的表达出来,这也为未来提供更个性化、更体贴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参数化设计

持续20年的实践,令浪尖见证了设计的力量,不仅能帮助企业和行业应对未来市场、应对商业上出现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从全球、国家以及产业的宏观角度来说,设计也可以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可靠的配套服务,利用设计创新改变国内习惯追随、缺乏创新的现状。

因此,浪尖创建了d m平台,不只限于设计与制造,而是通过设计的链接能力、平衡能力和包容能力,链接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推进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目前d m平台搭建了三个板块:

1. d m 智造体验馆。2018年开始搭建,在深圳和武汉成立了2个智造体验馆,链接了近两百个企业,向大众展示了上百种设计创新产品。成为浪尖对外链接资源、对内收集信息,相互交流的平台。

2. d m 浪尖智造工厂。2015年,在重庆落地第一家智造工厂,主要面对b端企业,旨在利用设计创新帮助当地企业升级转型的同时,实现以商招商。迄今已累计为重庆产值近百亿元投资。

3. d m 工业设计小镇。2018年在武汉建造了d m工业设计小镇,是面对大众和企业的结合体,形成设计创新为核心的工业服务业生态区。

近年,虽然我国已经搭建了良好的工业设计的发展环境,拥有政府扶持力度强、工业设计规模体量大的优势,但到工业设计的应用层、工业设计的市场组织结构依然偏于薄弱,尤其很多制造业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设计的价值,但是由于管理和组织模式的僵化、工业设计应用成本过高,导致转型困难。

 而浪尖学院和d m平台的初衷,就是填补市场结构的断层,致力于搭建设计产业架构,完善工业设计产业基础设施,以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求。一方面担任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设计价值传递者,另一方面担任工业设计与投融资、制造业、高新技术、教育科研等资源的链接者,形成工业设计产业生态。他们也希望通过浪尖学院培养出更符合现在产业界要求的设计人才,期望通过社会级创新体系的构建,推动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提高工业设计产业能效。

由此,浪尖形成了为企业用户服务的产品级创新、为行业用户服务的产业级创新、为城市和区域社会发展的社会级创新三大体系和完整架构。用“共创、共赢、共生” 理念打造贯穿和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开放、链接、赋能、共享的创新生态。

迎风抗疫的浪尖

在我国新冠疫情初期,浪尖的武汉d m小镇处于情势最为严峻的城市,他们迅速捐款、捐物资并且承担起物资存放、转运和接送医护人员的服务。与此同时,浪尖还设计研发了例如物流配送无人车等“防控、处置和治疗”相关产品以及创新登录云顶集团的解决方案。

浪尖设计的防疫产品

口罩消毒盒,封闭性消毒,开盖自动断灭灯,不怕使用时被紫外线照射到。把 n95 口罩放进紫外线消毒柜(紫外线波长为 253.7nm),杀菌时间 3 分钟 ~5 分钟。紫外线可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 dna 或 rna,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或再生性细胞死亡,从而达到完全灭菌效果。

除此之外,浪尖abcd部门(浪尖品牌咨询与设计)第一时间面向行业内资深专家、优秀从业者、设计学术领域从业者等展开调研,于2月13日发布了一份《新冠病毒疫情下的中国工业设计产业洞察》设计趋势报告,针对疫情带来的热门话题、优秀登录云顶集团的解决方案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探讨疫情之下中国工业设计行业的机遇、挑战与发展趋势,以及应对变化工业设计企业发展策略与机会点。

疫情爆发以来,国家、社区和个人消费者对大健康相关的产品和服务需求量暴增,从个人、社会的系统防控、安全隔离防护、治疗康复等全流程的需求不仅呈现数量上的暴增,而且对产品和服务的精准度、质量和体验感的要求上也有了质的飞跃,这督促着工业设计行业、制造业、企业进行新一轮的改变、创新以及融合。

在浪尖21周年庆的线上直播平台上,姜臻炜先生讲解了浪尖对大健康领域的思考与洞察,站在全产业链的角度上,提出了疫情影响之下的5大关键趋势以及16条创新建议。

姜臻炜先生表示,近十年,由于我国消费升级、政策红利、相关技术突破以及人口老龄化、环境变迁等因素,驱动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每年增长率超过10%,到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速了全民健康意识觉醒与产业的升级,大健康产业产值规模已经突破八万亿,健康管理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再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以及5g物联网等技术结合,为智慧医疗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面对未来,浪尖提出了设计界应当高度关注的五大关键趋势:

趋势之一:大健康产业前置化发展。以前我们更为注重的是“治疗”,而疫情之后,消费者将更加注重从预防、治疗、康复、休养,全周期的健康管理。随着对事前预防和事后监测的重视,出现了更前置、降维和更细分的特点,这代表更多领域可以入驻大健康产业,带动多个行业协同发展。例如,饮食健康、社区层级的康养与医疗系统,母婴健康管理等。

趋势之二:互联网到物联网,重构大健康终端场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医疗健康将成为新的增长点,连接医生、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和用户等不同利益相关者,衍生出医联平台、医药电商平台和医疗新媒体等多种商业模式,我们已经可以在网上购药、线上问诊、线上查看化验报告、机器人诊断,甚至在网上查询多种保健建议。因此,居家健康管理场景、移动诊断、治疗和康复场景以及心理健康管理,这三个方向将成为创新点。

趋势之三:人工智能 医疗,产生变革诊疗方式。像是bddwatch报道过的《联影,联影,高技术x高设计——双轮驱动医疗设备行业大变革》,将医疗产品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相连接,从而提高精准度、服务质量和效率。因此,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新的公共医疗资源调配系统、就医服务系统、成本较低的可穿戴医疗设备以及增强信任度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都将成为未来创新的新角度。

趋势之四:医疗设备趋向精准化、专业化、细分化。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更加注重不同用户的心理和生理体验。因此,医疗设备将走向可定制化、精细化,未来可以优先布局离市场最近的精准诊断领域;通过辅具将医疗的专业内容可视化;更专注细分领域医疗设备的用户研究与人因工程。

趋势之五:产业进入全龄化的市场时代。首先,中国老龄化加剧,养老地产相关的养老金融,互联网养老,养老零售、服务、医疗,老年文娱、教育等领域都将有大规模市场需求。其次,中青年也变成大健康产业的消费主体,面向中青年的“美学 健康”服务,例如养生、医美以及产后恢复等行业将成为新的趋势。最后,二胎政策下,儿童健康产业相关软硬件管理系统也迎来快速发展。另外,具有差异化的、全龄通用的康养休闲类产品将成为爆品方向。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考验着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行业,浪尖以全产业链为出发点,发挥设计创新的动能,助力抗疫资源的运转和链接。“大危必有大机”,他们以前瞻性的视角快速发布行业动态、趋势,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正如,罗总在工业设计杂志的采访中说道:“让设计创造价值,让社会更加美好,是浪尖的初心。”

结语

浪尖这场转型之路从2002年成立第一家模具厂开始,到现在已有18年时间。在此过程中,浪尖清楚规划了内在架构和未来发展的蓝图,跳出了传统意义的设计服务,将科技、设计与商业综合考虑,真正以提高效率、发挥设计商业价值为目标,力求扎入产业链深层。

对内,浪尖以企业、行业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系统的、有计划的着力于提高设计实践能力、建立跨学科基础研究、提高业务配套能力,像用户研究院、cmft实验室、参数化研究以及内部设立创新架构师等,不断的去探索、延伸和实现设计力,建立起浪尖以设计为核心的资源体系,驱动浪尖触达更多的领域。

对外,浪尖一方面以务实的态度服务客户,根据不同的客户和项目,有针对性的、灵活的链接不同资源,交付成本更低、高效、系统性的设计创新,为客户创造价值。另一方面着眼于未来,向用户、企业和社会传递设计理念,成为他们应对未来不确定性和挑战的引导者。

正如访谈中罗总多次强调的那样:浪尖的转型才刚刚开始。我们可以看到在他们的业务架构中还有许多内容需要填充和加强,每一步都是挑战,考验着管理者的远见和魄力,需要组织时刻保持灵活性与超强的学习能力。但无论前路如何艰难,最终仍是那句老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相关导读:浪尖,全产业链设计创新先行者(上)

————


注:以上文章来源于bddwatch ,作者俪郦


返回顶部
网站地图